索 引 号 640381001/2022-00104 发文时间 2022-10-27
发布机构 青铜峡市政府办公室 文 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有效
标 题: 青铜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青铜峡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县域工作实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
青铜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青铜峡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县域工作实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农林场,街道办,市直有关部门、事企业单位:

现将《青铜峡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县域工作实施方案(2022-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青铜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0月27日          

  

  

青铜峡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

试点县域工作实施方案(2022-2025年)

  

为贯彻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宁夏回族自治区知识产权强区建设纲要(2021-2035年)》,着力提升全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自治区知识产权局《关于加强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示范城市县域园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宁知发〔2022〕24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论述及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全力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为先行区和美丽新宁夏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二)特色主题

强化地理标志保护运用,推动特色产业融合发展。

(三)基本原则

1.坚持质量优先。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动摇,加快推动知识产权工作“量质齐升”,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效益运用、高标准保护、高水平服务,更好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2.坚持强化保护。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统筹推进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司法保护、调解公证、行业自律、公民诚信等工作,推动构建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的工作格局,全面提升保护能力,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3.坚持系统治理。树立系统观念,健全知识产权工作协同推进机制,强化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区域协作、社会共治,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社会治理等手段,提高知识产权领域系统治理效能。

4.坚持重点突破。推动知识产权政策资源向5+5”十大产业倾斜,最大限度发挥知识产权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挖掘和整合区、市内知识产权资源,做好与推动青铜峡全面转型全域美丽全民富裕重点任务的衔接与适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四)工作目标

2025年,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创造质量和数量明显提升,转化运用效益充分显现,高效服务更加便民利民,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氛围更加浓厚,知识产权试点县域建设阶段性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知识产权保护更加严格。知识产权政策机制更加完善,法治化水平持续提升,侵权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工作格局基本形成,社会满意度大幅提升。

——知识产权创造量质齐升。围绕5+5”十大产业培育一批高价值发明专利,稳步推进知识产权数量合理有效增长,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4.5件。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到4200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累计分别达到2件和5件。

——知识产权运用效益充分显现。关键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率稳步增长,知识产权许可转让数量同比提高,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进一步优化,质押融资登记金额累计达到5000万。新培育自治区知识产权试点企业3个。

——知识产权服务更加高效便民。持续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指导、服务商标注册、运用、管理、保护与推广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农业、服务业领域商标品牌、地理标志品牌效应进一步凸显。

二、主要任务

(一)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有效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制定实施铝及新材料、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等优势特色产业的专利、商标的保护政策,建立健全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二毛皮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修改完善成功注册使用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管理办法。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围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等重点领域,聚焦葡萄酒、青铜峡大米等重点产品,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严格规范专利申请和商标注册行为,严厉打击不以保护创新为目的非正常专利申请和以不使用为目的的恶意商标注册行为。加强特殊标志、官方标志、奥林匹克标志保护和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监管。强化知识产权行为执法人员配备和能力建设,提升执法效率及精准度。加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畅通知识产权侵权假冒投诉举报渠道,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协会探索设立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组织。推动知识产权领域诚信体系建设,推进覆盖专利、商标、版权等领域的基础信用信息采集和处理工作,有效形成知识产权保护合力、共治模式。(牵头单位:市场监管局、科技局;责任单位:法院、检察院、宣传部、公安局、司法局、工信局、农业农村局、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

(二)着重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转化,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一批高质量的知识产权成果,聚焦铝产业、新型材料千亿级产业集群和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特色产业集群及百亿元精细化工产业板块目标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形成一批核心专利技术成果重点推进铝合金全装配式建筑材料研究与应用研发填补国内空白的全陶瓷轴承和全陶瓷轴承零部件及高新技术精细化工产品等,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切实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突破一批新领域的知识产权创造,依托我市“国家级杂交玉米制种强县”基础优势,深化科企合作、开展技术攻关,重点培育“优质专用、绿色高效、高产抗逆、适宜机收”的玉米、水稻等具有突破性植物新品种,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挖掘,力争到2025年再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名录1个、自治区级名录8个。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知识产权企业,充分发挥金昱元、东吴农化、和兴碳基等龙头企业带动、行业标杆示范作用,到2025年,确保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25家,自治区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34家、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00家,自治区知识产权试点企业5家,有研发活动企业达到规上工业企业50%以上。大力提高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效能,到2025年,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2个,年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达20项以上,年技术合同成交额1.0亿元以上,有力支撑、带动区域创新发展。(牵头单位:科技局、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财政局、工信局、农业农村局)

(三)强化提升知识产权服务保障,夯实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基础。深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改革,加大知识产权金融扶持政策供给,用好、用足、用活中央、区市支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各类知识产权专项资金支持,通过以奖代补、贷款贴息、信用担保、质押融资等方式,支持企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等知识产权工作不断发展壮大。到2025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本级财政R&D经费投入年度增长30%以上,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累计达到5000万以上。构建知识产权大宣传格局,围绕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创新宣传方式,用好融媒体,持续做好世界知识产权日、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进龙头企业、进重点园区等宣传活动,大力宣传锐意创新、自觉履行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社会责任的典型企业,创新开展贴近时代、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的知识产权文化惠民活动,每年开展全市知识产权专题培训不少于1次,各类宣传不少于13场次。加强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体系,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组织开展技术合作,鼓励企业建设国家、自治区级创新中心、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探索“政府+企业”联合引才机制,设立人才公寓,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力度,到2025年,培育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柔性引进科技创新团队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达到34个。年均引进培养国内外急需优秀人才7名,力争到2025年,人才结构趋于合理流动,支持经济发展成为主流。(牵头单位:科技局、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宣传部、工信局、财政局、农业农村局)

(四)聚焦集聚特色产业领域优势,有效助推优质商标品牌建设。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为目标导向,坚持政府主打产区品牌,企业主打产品品牌,实现产区品牌牵引、产品品牌支撑双驱动,统筹“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一体化推进。做强特色农产品商标品牌,以优质粮食、外销蔬菜和特色林果、豆制品类等绿色食品为重点,有效发挥富硒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等基地优势,打响“青铜峡大米”地标品牌,做靓“叶盛贡米”金字招牌,到2025年,累计培育绿色食品品牌13个,豆制品品牌2个,做优名特优新产品品牌7个,绿色认证、有机认证6个,进一步提升品牌的公信力、认知度。创建区域性种子公共品牌,依托国家级杂交玉米制种基地、种蛋鸡繁育基地、生猪繁育基地,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创建“青铜峡玉米种子”“青铜峡蛋鸡种子”“青铜峡种猪”等3个区域性种子公用品牌,建设国家级玉米制种产业示范园,建成宁夏生猪产业研究院,打造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力争玉米制种突破10万亩,年繁育二元种猪1.2万头,年繁育健母雏1.5亿羽,使之成为国内玉米、蛋鸡、生猪优质种子的代表。打响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持续做好自治区2019年度服务业品牌化建设“后半篇文章”,继续用足用好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金字招牌”,做靓“黄河文化文章”,打响“黄河楼第一楼”品牌;做足“水工文化文章”,打响“黄河十里长峡”品牌;做实“农耕文化”文章,打响“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公园”品牌,力争到2025年全市建成A级旅游景区15家以上,其中成功创建黄河大峡谷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培育黄河坛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大坝水利风景区、马长滩欢乐天地旅游区等3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市游客接待量年均增长20%左右,游客接待总量累计力争突破9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累计力争突破52亿元。(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责任单位:财政局、宣传部、工信局、科技局)

(五)开展地理标志提质强基行动。强化地理标志保护监管,健全“双随机、一公开”行政监管机制,聚焦重点地理标志产品加强行政保护。加强地理标志使用执法检查和日常监管,严厉打击伪造或擅自使用地理标志生产、销售行为,严格规范在营销宣传和产品外包装中使用地理标志行为和规制利用地理标志“搭便车”行为。加大《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试行)》《“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青铜峡大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管理办法》等宣传推广力度,提高合法使用人规范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证明商标的意识,提升青铜峡地理标志公众知晓率和认知度。构建地理标志新型联合主体。聚焦“贺兰山东麓葡萄酒”“青铜峡大米”地理标志产品地域优势,围绕“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发展格局,鼓励培育以地理标志龙头企业为主的新型联合经营主体,支持发展符合乡情村情的“企业+地理标志+农户”等多种形式利益联结共同体,实现抱团发展。确保到2025年,新培育国家、自治区级大米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参与青铜峡大米产业化联合体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150家。力争到2025年底,在葡萄酒领域培育1家年生产葡萄酒1万吨以上、年销售额5亿级的龙头酒庄,培育4家年生产葡萄酒1000吨以上、年销售额1亿级的骨干酒庄,培育15家左右年生产200吨以上、年销售额3000万以上的精品酒庄。(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工信局、科技局、市场监管局、财政局、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

(六)开展地理标志品牌建设行动。强化地理标志产品质量体系,推动实施“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全面提升源头品质,着力抓好优质稻米和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最佳原产地核心区建设,大力实施优质稻米示范基地统一品种、统一施肥、统一田间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械化作业,提升葡萄栽培管理、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水平,到2025年,全市高效高质酿酒葡萄基地面积达到20万亩,酒庄达到38个,年产优质葡萄酒8万吨,实现葡萄酒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200亿元,切实推进酿酒葡萄种植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增效导向。全面提升标准化水平,引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和龙头骨干企业推行标准化生产,按照有标用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的要求,推动青铜峡大米、葡萄酒等优势特色产业对标国家、行业标准,规范生产技术规程,保障地理标志产品质量和品质。到2025年稳定优质大米标准化生产基地30个、面积5万亩,建立大米质量全程追溯体系企业7家以上,建成西鸽、御马、华昊、维加妮、密登堡等优质葡萄示范园25个。加大地理标志品牌培育力度,大力实施区域地理标志品牌培育工程,有效发挥青铜峡地处黄灌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优势,打造一批品质高、口碑好、影响大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葡萄酒品牌,2025年前成功注册“青铜峡连湖西红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积极申报“青铜峡玉米种子”农产品地理标志,培育世界级名庄品牌5个左右,培育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竞争力的大单品品牌1个,使青铜峡产区进入世界知名葡萄酒产区行列。深入推进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授权使用申请核验工作,许可使用“青铜峡大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新增3家、“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累计达到11家,确保地理标志使用覆盖率逐年递增。加快地理标志品牌价值提升,畅通地理标志产品市场营销渠道,实施青铜峡辣椒、西瓜等地理标志农产品出村进城行动计划,支持地理标志农产品产销网上衔接,实现跨省区大交易。扶持贺兰山东麓葡萄酒青铜峡产区在全国已建成的11个展销中心,鼓励支持酒庄企业新建展销中心,加强在京东、淘宝、天猫等大型电商平台营销力度,拓展青铜峡产区专属网络销售渠道,扩大地理标志产品交易规模。加大青铜峡市地理标志产品品牌面向国内外市场宣传推介力度,积极塑造品牌形象,彰显品牌价值,通过组织酒庄参加国内外糖酒会、美酒展、葡萄酒大奖赛、博览会、展销会等宣传推介活动,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法国巴黎、德国柏林等大奖赛上摘金夺冠,切实增强青铜峡地理标志产品市场竞争硬核实力,扩大在发达地区知名度。(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责任单位:工信局、科技局、市场监管局、财政局)

(七)开展地理标志产业强链行动。加强地理标志产业技术创新支撑,围绕青铜峡地理标志产业链开展关键核心技术专利导航,加强葡萄酒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重点支持酒庄企业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开展发酵、灌装工艺的技术改良与创新,借助“物联网+”,实现葡萄酒产业种植、生产、销售全链条数据智慧化管理,“一瓶一码”全链条追溯体系,到2025年打造智能化示范酒庄25个,真正做到为葡萄酒产业赋能、赋值。强化地理标志产业服务保障基础,有效发挥知识产权服务业作用,鼓励北京、四川等区内外优质第三方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结合青铜峡市产业特点和实际需求,发挥专利在助推技术攻关、前瞻布局,地理标志在助推标准管理、品质升级,商标在助推品牌打造、市场拓展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服务支撑产品研发、生产、包装、销售等各环节,促进青铜峡地理标志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强地理标志产业领域人才培养支撑,实施大米产业“人才+项目”精准引才育才计划,开展高端葡萄酒产业骨干人才培训,通过产业协会搭桥、企业高薪聘请、政府补贴等方式引进产业领军人才5人、高层次专业及创新技术人才100人、培养本土酿酒、侍酒、营销等急需紧缺人才2000人。推动地理标志产业实现跨界融合发展,深度挖掘地理标志产业功能价值,大力推进“地理标志+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将葡萄酒、大米产业与青铜峡全域旅游相融合,高标准实施鸽子山葡萄酒文化旅游小镇建设,争取打造西鸽酒庄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家,使青铜峡葡萄酒旅游成为全域旅游的重要元素。充分挖掘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风土文化,围绕北岔口明长城、鸽子山古人类遗址等文化遗产,举办贺兰山东麓葡萄展藤采摘节、全国马帮联盟车友会等“五大赛事”,切实推动文旅产业与葡萄酒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大力推进“地理标志+乡村振兴”发展模式,突出地理标志纽带作用,不断增强脱贫地区造血功能,有效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力争青铜峡市葡萄酒和大米产业每年为周边农户提供就业岗位1.3亿人次,带来工资性收入约2.6亿元,确保当地农民收入中的1/3来自葡萄酒产业,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服务地方经济作出突出贡献。(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责任单位:工信局、科技局、市场监管局、财政局、宣传部)

三、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知识产权工作的全面领导,成立青铜峡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县域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创建工作重大事项。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联席会议统筹协调、上下联动作用,建立由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牵头单位负责推进,协同单位积极配合的工作体系,推动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二)加强政策支持。制定印发《青铜峡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县域工作方案》《青铜峡市落实自治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任务分工方案》,细化完善青铜峡市关于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责任分工、细化目标任务,确保知识产权工作有序推进。

(三)加强资源保障。加强财政、金融、科技等领域知识产权工作资金投入力度。引导企业、社会组织等加大知识产权资金投入,逐步形成以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多渠道投入体系。

(四)加强评估考核。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及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开展定期评估总结,层层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确保知识产权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青铜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0月27日印发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主办:青铜峡市人民政府 承办:青铜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青铜峡市网络和信息化办公室    

宁ICP备17001306号    网站标识码:6403810007    宁公网安备6403810200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