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 发表日期:2007-01-16
打印:

 

 

——在青铜峡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市长  何旭东

2007年1月16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及其他与会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6年工作回顾

 

2006年,市人民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争创“全国百强县”目标,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突出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和第三产业四项重点,落实五个统筹,加大改革力度,创新发展模式,全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0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8亿元,完成市十二届四次人代会确定目标任务的105%,增长16.5%。其中,第一产业5.8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41亿元,增长22.1%;第三产业11亿元,增长8%。实现工业总产值144亿元,完成计划的120%,增长53%。实现农业总产值10.4亿元,完成计划的104%,增长2.6%。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46亿元,完成计划的111.8%,增长18.3%。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380元,完成计划的103%,增长9%。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39元,完成计划的102.8%,增长10.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亿元。第六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我市列西部百强县市第56位,比2005年第五届的第68位提升了12个位次;在全国县市排名中列第347位,比第五届提升了98个位次;在2006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中,被评为2006年度“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排名第76位,是全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

(二)工业主导产业贡献突出。坚持兴工强市战略,紧紧围绕电力、冶金、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着力打造“四区一带”工业发展平台,全市工业经济实现增加值39亿元,增长30%。一是重点支持青铝集团做好4×30万千瓦自备电厂前期准备工作,大坝发电公司做好2×60万千瓦机组扩建项目的开工准备工作,支持天净公司完成了2万千瓦的风力发电机组安装,促进了能源电力工业的发展。二是大力支持铝产业改造项目和扩建项目达产达标,积极发展铝产品深加工项目,铝产业产值突破90亿元,利税突破10亿元。三是实施了4万吨离子膜烧碱、5万吨树脂、10万吨电石项目,烧碱、树脂、电石生产能力分别达到18万吨、20万吨、26万吨。依托金昱元公司,新建了升华化工公司3万吨固片碱扩建和郁金花公司2万吨固片碱项目,化工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四是建成了明珠园公司5000吨果汁、6000吨乳品加工、华昊公司2000吨葡萄榨汁和登海种业公司种子加工项目,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步伐加快。五是稳步实施了峡光纸业公司和法福来面粉公司改制,妥善安置了职工,盘活了企业资产。2006年,五大主导产业产值达到133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92%。

(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狠抓了新农村建设。一是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发展优质粮食、农作物制种、葡萄、食用菌等优势主导产业,优质粮食播种面积达到60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2.62亿公斤;农作物制种面积达到5万亩。新增葡萄种植面积1.3万亩;新增食用菌栽培面积10万平方米,全市设施农业面积累计达到2.4万亩。二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了农业标准化推广力度,狠抓了张岗设施蔬菜、酿酒葡萄、金沙湾节水等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积极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全年发展订单农业19万亩,加快了农产品的转化增值。三是突出发展畜牧养殖业。继续实施封山围栏项目,保护天然草场,发展规模养殖,建设规模养殖示范园区19个,实现畜牧业产值3.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6.5%四是不断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落实国家大型农机补贴政策,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认真实施了第六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完成了峡口牛首山东麓农业综合开发一期工程,高标准开展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土地治理项目,改造中低产田8.2万亩。荣获了全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二等奖、全国农机化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五是大力发展农村各项公共事业完成了村庄建设规划,实施了“塞上农民新居”建设和村庄改造工程。开展了“百万农民培训工程”,提高了农民劳动技能,实现劳务收入12270万元。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部免除。开展了农村医疗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不断扩大,农民群众参合率达到88.3%。实施了特困户危房改造工程,为农村特困户、残疾人新建房屋110户。完善了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电视节目日益丰富。

(四)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观。全年新建续建城市建设项目36项,建筑面积达到22.8万平方米,共计完成投资6.35亿元,城市化率达到38.8%入围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开展了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近、远期建设规划修编工作,完成了汉延渠、惠农渠城区段景观绿化、红旗沟改线、利民街跨汉延渠桥、城市东区部分道路、民用天然气输配二期和市区部分区域供水、排水及供热管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工程。加快了重点项目建设,市区北出入口环境改造工程,鑫田小区、康泰小区二期和青铜峡镇区建三公司住宅小区全面竣工;人大政协办公楼、水利局、人武部检察院综合楼、环保监测中心、公安指挥中心、职业教培中心、交通物流中心和水岸世家住宅小区一期、忆江南住宅小区一期正在抓紧建设。深入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完成拆迁面积6.5万平方米,硬化街道巷道5.5万平方米,新增城市公共绿地26.5万平方米,绿地率达 37.2%,“明珠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竞赛评比活动通过了自治区评审验收,荣获自治区级园林城市称号。

(五)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推进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不断完善了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108塔旅游专道、广场改造,完善了庙山湖、黄河生态园、牛首山景区道路、绿化等工程,新建了黄河文化馆,开工建设了文物陈列室。加大了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出版了《宁夏青铜峡旅游》、《青铜峡旅游指南》,推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黄河漂流游、长城探险游等旅游产品,成功举办了“宁夏青铜峡第三届黄河文化旅游节”和“魅力古峡”黄河漂流大赛。全年共接待游客74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697万元,分别较上年增长了13.8%和58.6%。大力发展商贸餐饮娱乐业,佳旺装饰家居汇展中心投入运行,世纪商厦加盟新华百货实现连锁经营。实施了“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连锁”经营和“万村千乡”市场配送工程,推进了流通连锁企业向镇、村、社区延伸。房地产开发、中介咨询、广告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亿元,增长9.6%。

(六)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实效。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及有关规定。紧紧围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品,健全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和激励机制,通过网络招商、项目招商、企业招商、委托招商和以商招商等措施,积极争取外部资金加快发展。全市新落实招商引资项目29项,投资过亿元的项目5项,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6项。协议投资13.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5.6亿元。目前,宁夏天豹汽车运输公司建设的长途汽车站、宁夏鑫圣贵稀金属材料公司金属提炼等13个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天津王朝酒业公司投资2亿元的王朝御马高档葡萄酒项目、上海江满阳国贸公司2万亩酿酒葡萄基地、2万吨葡萄酒厂、华福房地产公司开发建设城市北区商住楼等16个项目开始实施。

(七)构建和谐社会步伐加快启动了农业科技服务110系统,建立了科技推广与农民需求互动机制,推广实施了48个科技项目,建设各类示范点52个,示范推广面积达到10万亩。落实了义务教育经费,启动了教育强市强镇工作。积极推进了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对21所中小学校长进行了公开聘任。完成了12所学校的校舍建设任务。创建吴忠市级示范学校3所。

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举办了庆祝建党85周年暨红军长征70周年歌咏比赛和全国县(市)长县域经济论坛峰会“相约青铜峡”大型文艺活动。启动了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平移工作。广泛开展了全民健身活动,落实了“体育下乡、篮球进村”工程,在镇村配置篮球架115套、健身路径11套,为群众提供了良好的健身环境。

建成了92个标准化村卫生室,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了药品“三统一”管理,人民群众就医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实施了初级卫生保健、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等项目,计划免疫工作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评估。深入实施了肉类、蔬菜、粮油、副食品等放心食品、药品系列工程,确保了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开展了计划生育“三无”镇(办)创建工作,全面落实了“少生快富”和“奖励扶助”等政策。全市计划生育率达到98.91%,比目标任务提高2.91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16‰,比控制指标下降了3.36个千分点。

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加大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和扩面工作,全年共征缴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基金6354万元,扩面21988人,累计发放5092万元。规范了城乡低保工作,共为4696户11318人发放城乡低保金520万元。全年新增就业岗位3445个,促进城乡就业。加强了社区建设,北苑、紫薇社区进入自治区示范社区行列,并在全区率先开展了农村社区建设试点,获得了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市、老龄工作先进市和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八)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政协及党外人士通报工作。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意见73件,政协委员提案及社情民意88件。健全了重大问题、重大事项决策咨询、论证和听证制度,推进了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全面推行了政务、厂务、村务和公共事务公开,办事透明度进一步提高。加大审计力度,开展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各项工程投资审计,规范了各项资金的管理。依法加强了民族、宗教工作,促进了民族团结。及时受理群众举报,严肃查处领导干部失职渎职、侵害群众利益、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等违纪案件;依法查处了商业贿赂案件,纠正了不正当交易行为;深入开展政风行风评议活动,有力地推进了政风行风建设。

“五五”普法工作全面展开,依法治市工作深入推进。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平安青铜峡”建设得到巩固和深化。开展了“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强化了基层派出所、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健全和完善了公安信息网络,开展了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集中换发工作。依法加强了环保、统计、地震、人防、物价、市志等工作。认真落实了信访责任制,加大了安全生产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力度,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九)十件利民实事全面落实。完成了红旗沟市区段改造整治工程,沿沟脏乱差环境得到有效治理;硬化、改造城区居民巷道3条,新增绿地面积9万平方米;开发建设了148套经济适用住房1万平方米;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完成了中庄、先锋等四所农村小学校舍改造任务;实施了陈袁滩部分村人饮项目,完成了水源建设和部分管道建设任务;加大农村“一池三改”沼气建设力度,建成沼气池1600个;完成7个卫生院业务用房建设,增添医疗设备,改善了农村医疗条件;加强了动物防疫工作,全面落实了重大动物疫病免费防疫的政策措施,全市无重大疫情发生;实施城乡劳动力培训工程,培训城乡劳动力5万人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9875人次,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4050”人员及就业困难人115人;深入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低收入家庭2679人被纳入农村低保。

各位代表,2006年是我市争创“全国百强县”的起步之年,也是我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全市上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咬定发展主题,创新发展理念,以新的思路、新的举措,超额完成了市十二届四次人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是人大、政协大力支持、社会方方面面通力协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各级干部、离退休同志,向关心和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群众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青部队官兵、政法干警及所有参与支持青铜峡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业产业化进程步伐不快,农业特色产业规模小,带动能力弱,没有品牌效应;市属工业经济没有突破性进展,招商引资项目少,企业规模小,企业内部活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教育、卫生人员超编,优秀人才流失,骨干业务人员严重缺乏;财政供养人员多,收支矛盾突出,公共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发挥,行政运行成本较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努力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认真加以解决。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青铜峡

 

2007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市加快发展实现新跨越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构建和谐青铜峡、争创“全国百强县(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政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央及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发展经济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坚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坚持深化改革,加快形成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机制保障;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构建和谐青铜峡。

预期目标和约束性指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亿元,增长1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7亿元,可比增长16.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50元,增长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520元,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5亿元,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到22亿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16‰;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4%;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16‰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按照工作有创新、发展有举措、落实有力度、事业有成效的总体要求,坚定创建全国百强县(市)的信心,全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第三产业、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一)以发展优势产业为主导,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

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立足现有优势,按照 “突出两个重点、做强三个企业、建好四个园区、壮大五个产业、扩大企业群体的发展思路,积极支持企业开发引进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力争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60亿元。

突出“两个重点”。高度重视能源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两项重点工作,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能源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积极发展低耗能、低污染企业,把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和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不断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水平,确保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排放总量两项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

做强“三个企业”。全力支持青铝集团、大坝发电公司、金昱元化工集团扩大规模,延伸链条,增强实力,提高效益。即:支持青铝集团加快发展铝产品深加工项目,争取开工建设4×30万千瓦自备电厂项目,着力打造铝工业城;支持大坝发电公司三期2×60万千瓦火电项目完成年度建设任务,进一步壮大能源电力产业;支持金昱元公司二期4万吨离子膜、5万吨树脂项目达产达标,10万吨水泥生产线扩建项目竣工投产,发展循环经济,做大化工产业。

建好“四个园区”。继续加快“新材料、氯碱化工、嘉宝、米来生物”四个工业区建设速度,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供排水、供电、道路、绿化等基础配套设施,积极引进企业向园区聚集,增强园区聚集效应,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路子。同时,加大对入园企业帮扶和监管力度,促其投产达效。

壮大“五个产业”。围绕“冶金、电力、化工、建材、农副产品深加工”五大产业,发挥优势,科学发展,壮大经济实力。重点支持黄河青铜峡水电站技改、天净公司2万千瓦风力发电、红星、艾山两个110千伏安变电所、科进峡光纸业公司碱回收、3万吨生活用纸、青鑫炭素1万吨石墨化阴极炭块及3000吨大规格高石墨炭块、王朝御马葡萄酒公司1万吨葡萄酒扩建等项目;支持金科达公司、明珠圆公司继续扩大生产规模,达产达效,形成产业集群。

扩大企业群体。充分发挥资源能源优势,积极支持骨干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经济总量。大力发展中小企业,进一步创造平等竞争的法制、政策和市场环境,鼓励引导一批有创业激情和创新能力,有资本积累和营销本领的人才领办创办中小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

(二)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围绕一个核心,抓好两个重点,实现三大突破”,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围绕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这个核心。强化支农惠农政策,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下大力气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对现有特色农业,在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培育品牌、增加效益上狠下功夫,真正形成我市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农业总产值11亿元。二是着力抓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两个重点。继续扎实有效做好第六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峡口牛首山北麓万亩农业综合开发二期及邵刚土地整理项目,完成项目区中低产田改造任务。高标准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支持唐西合并,西夏渠延伸工程顺利实施,全面实施水稻节水控灌新技术,建设节水型社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继续实施“塞上农民新居”建设和农村人畜饮水改造工程,续建新建6个新庄点、改造15个旧庄点,完成8个村人畜饮水项目工程。实施合村并组,加快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加强镇村道路管理,完善镇村道路建设。积极发展农村沼气项目,完成3000户沼气项目建设任务。抓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提高农民素质,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广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营造整洁、和谐的新农村建设氛围。三是在农业产业化、现代农业、养殖业发展上实现突破。继续按照“龙头+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着力发展优质粮食、葡萄、农作物制种、设施农业、设施园艺等特色产业,积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引导和鼓励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系机制,发展订单农业,确保优质粮食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农作物制种面积达到6万亩,新增葡萄基地2万亩,建设现代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区1万亩,设施园艺1000亩,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积极开展绿色农产品认证工作,鼓励发展各类农产品运销专业合作组织、运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使更多的农副产品进入大城市的批发市场和超市,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继续加强动物疫情防治工作,加快发展水产养殖、畜牧养殖,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力争年内开发建设“四水”产业面积2万亩,新建生猪示范养殖园区8个,实现养殖业产值4.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

(三)以创建园林城市为目标,着力推进城市化进程

围绕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原则,着力在创造精品上下功夫。一是充分发挥规划的先导作用。全面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科学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进一步完善中心市区、青铜峡镇区详细规划及镇村建设规划。切实加强规划管理,严格实施规划,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心市区供水、集污、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造中心市区部分道路,完成峡光南街改造、铝青公路路基、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争取实施青铜峡镇河东垃圾无害化处理及转运站项目,完善青铜峡镇城区综合服务功能。三是推进重点工程建设速度。全面完成中心市区南出入口改造整治、人大政协办公楼、人武部检察院综合楼、公安指挥中心和经济适用房、水岸世家住宅区一期、忆江南住宅区一期等续建工程。开工建设黄河大桥连接线、水岸世家住宅区二期、忆江南住宅区二期等重点工程。四是继续加大城市综合整治力度实施旧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拆墙透绿、拆旧还绿,建设一个环境优美的人居环境。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加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力度,提高城市执法效率,坚决制止和取缔各种违法建设行为,从严整治市容市貌和交通秩序。五是加强城市经营管理。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推进城市资产优化配置与整合,筹集发展资金。深化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加强青秀园、汉延渠景观等城市公用设施维修及养管。完善城市公交网络,硬化、亮化、美化、绿化城市街道,增强综合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城市化水平。

(四)以开发旅游业为龙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坚持以发展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和提升,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2.2亿元。一是着力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以慈祥母亲河为主线,完善旅游总体规划,实施青铜峡黄河生态游乐园、渠首生态及金沙湾景观工程,加快景区开发建设速度,进一步整合108塔、十里长峡、鸟岛等旅游资源,发挥整体效应。加强营销宣传,提升和开发黄河漂流游、休闲度假游、农家乐、渔家乐等特色旅游产品,着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二是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出台鼓励第三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培育发展餐饮娱乐业,规范餐饮住宿服务行业。健全完善农村、城市社区商业服务网络,实施村、社区文化室改造工程,规范物业管理,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三是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市场体系。抓好交通物流中心和铁路物流中心建设,加快仓储、运销业发展,新建市区购物城,实施市区南市场、商城等现有市场改造工程,建设一批功能完善、服务配套的农业生产资料配送放心店、邮政物流配送农家店等营销终端,进一步完善市、镇、村三级商贸服务体系,提高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和档次。

(五)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建立和落实创新环境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作用,整合盘活国有资产,打造投融资、引资平台,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农、林、牧、渔、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开发建设;抢抓东部沿海地区部分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的机遇,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实力雄厚、技术装备先进的大企业、大公司,投资电力、冶金、化工、机械、城建、商贸、旅游和农副产品加工等领域;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充实完善项目库,用好用活国家和自治区的优惠政策,实行责任制,千方百计争取国家、自治区的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精心策划、整合一批工业、农、林、牧、渔、城建、旅游、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招商项目,加强对外宣传推介力度,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力争协议引进资金达20亿元以上,以招商引资的新成效推动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六)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根本,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着重抓好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平安青铜峡建设六项工作,全面落实三大基本国策,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进步。

全面实施人才强市、科教兴市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人才结构调整,改善人才创业环境,建立以引进科研院所研究成果为基础、企业为主体、制度创新为保障、科技特派员为引领的科技创新体系,通过科技示范园、示范基地、示范户带动,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步伐。统筹教育各项资金,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健全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长效机制,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加大教育强市、强镇创建力度,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引进人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快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确保初中毕业生升学率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完成高级中学教学楼扩建和职教中心综合楼、邵刚中学实验楼、河西中学、任桥小学、连湖小学教学楼建设,争取创建自治区级示范性高中1所。拓宽职业教育模式,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

切实做好医疗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以医疗救助为主的医疗服务体系,以预防保健为主的公共卫生体系,以执法监督为主的卫生行政执法体系,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为主的保障体系建设,努力为群众提供广覆盖、低成本、高效益的医疗服务。建立健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确保群众吃上放心食品,用上安全药品。大力开展“亿万农民健康行动”,积极争创全国卫生城市。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工作。落实促进就业目标责任制,加强就业培训工作,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28000人,争取年内城镇新增就业3000人。继续扩大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覆盖面,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社会保险参保率。安排预算资金,逐步解决机关事业单位合同制工人养老保险问题,进一步健全工伤、生育保险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残疾人八项爱心工程,切实保障困难弱势群体的利益。依法保护妇女、儿童、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深化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继续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广场文化活动、群众体育活动,不断提高体育竞技水平。采取多元化投入,加强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市、镇、村三级宣传文体中心的文化体育网络建设,建设图书馆和体育场馆,活跃城乡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老龄事业,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实施余家桥烈士陵园改造工程。积极推进示范社区建设,着力构建和谐社区。

深化“平安青铜峡”建设。深入开展基层依法治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加强基础工作,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切实落实涉及群众利益的各项政策。完善调解制度,做好信访工作,及时化解各类矛盾。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加强民族、宗教管理。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增强应对处置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认真落实基本国策。坚持不懈地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依法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进一步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力争有3个镇进入自治区级计划生育“三无”镇行列。严格环境执法,加强源头治理,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认真落实新上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推广清洁生产。切实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坚持最严格的用地保护制度,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推进政府管理创新

 

各位代表:新的形势和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将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围绕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强化服务发展的意识,大兴求真务实的政风,努力建设为民、务实、廉洁、高效的法治政府、责任政府

(一)以人为本,勤政为民

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执政为民的要求融入到思想感情里,体现在政策措施中,落实到具体工作上。深入基层体察民情,虚心倾听群众呼声,善于采纳群众意见,坚决维护群众利益,切实为群众解决困难,在狠抓落实中更好地为发展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认真解决好与广大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社会保障、劳动就业、求医上学、环保安全、镇村债务等问题,集中更多的财力、物力做群众急需的事,做群众受益的事,做打基础、管长远的事,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群众检验的业绩。

(二)科学决策,依法行政

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健全完善行政决策公开、专家咨询和听证、评估、公示等制度,全面推行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论证制度,提高决策水平。建立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定论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建立科学透明、有章可循、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使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更加切合实际,更加符合群众利益,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依法治市,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规范执法程序,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机制。全面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加强法律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的能力。

(三)深化改革,创新机制

根据自治区批准的机构改革编制方案,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规范事业单位管理方式,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综合服务体系。加快教育、卫生人事制度改革,推进事业单位全员竞聘上岗,探索建立能上能下、能出能进、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按照部门职责和工作任务的需求,科学调整人员编制,进一步创新政府管理体制、管理机制,实施机关办事效率提速工程,倡导马上就办制服务,突破传统的工作模式。完善税收管理制度,增强协税、护税意识,支持税务机关依法治税,不断培植新兴财源和支柱财源。强化财政预算管理,细化部门预算,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继续深化企业改制,妥善安置职工,实现国有资产的有序退出,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四)转变作风,狠抓落实

大力加强政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公务员法》,深化“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创建活动,培养干实事的作风,增强干成事的能力,树立崇尚事业,追求卓越的理念,在全社会形成政府创优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群众创新文化的强大合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严格实行层级负责制和绩效考核制,健全执行体系,优化工作流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加大软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严肃查处顶风违纪和有诺不践,诚信缺失,推诿扯皮等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不良作风。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重大工程等紧抓在手,务求突破,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造福于民、取信于民。

(五)廉洁自律,从严执政

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遵守廉洁自律规定。加强对财政预算执行、财务收支、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严肃财经纪律,规范工程招标、土地拍卖、政府采购等行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政风。

认真贯彻《监督法》,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高度重视人大、政协及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议案、意见、建议、提案,及时向人大汇报,向政协通报工作,为人大、政协行使监督权创造有利条件。充分发挥行政监察和审计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切实加强行政监督和国有投资项目的监督。大力推进政务公开,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和容易滋生腐败的领域,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内容。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发挥社会自治功能,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各位代表: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面对创建“全国百强县(市)”的宏伟目标,我们深感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凝聚全市27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同心同德,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实现争创“全国百强县”的宏伟目标,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和谐的青铜峡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主办:青铜峡市人民政府 承办:青铜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青铜峡市网络和信息化办公室    

宁ICP备17001306号    网站标识码:6403810007    宁公网安备6403810200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