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640381001/2017-09091 发文时间 2017-10-19
发布机构 青铜峡市政府办公室 文 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有效
标 题: 青铜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青铜峡市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青铜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青铜峡市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青政办发〔2017〕131号

青铜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青铜峡市安全生产“十三五”

规划》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裕民街道办事处、农林场,市直各部门、事企业单位:

    现将《青铜峡市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附件:《青铜峡市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                

  

  青铜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1018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

青铜峡市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

为切实做好“十三五”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防范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建设实力、活力、魅力、和谐、幸福青铜峡营造良好安全生产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自治区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和《吴忠市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一)“十二五”期间安全生产工作取得明显进步

“十二五”时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作为增进人民群众基本福祉,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的基本前提,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方针,通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安全生产形势发展平稳,逐步向好,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十二五”期间,全市安全生产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部完成,全市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由2010年的19人下降到2015年的6人,2015年亿元GDP死亡率是0.05,连续5年死亡人数、亿元GDP死亡率控制在吴忠市下达的指标范围内。

——安全生产的“红线”意识不断增强。各级党委、政府及部门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强,对“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的要求更加明确,更加坚定,更加强烈。底线思维和责任意识明显增强,行动更加自觉。全社会安全生产意识不断提高,“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巩固。

——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逐步完善制定出台了《青铜峡市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规定》《青铜峡市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规定》《青铜峡市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职责分工》,逐步建立完善了“三级五覆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全面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三个必须”,强化政府领导、部门监管、企业主体“三大责任”。加强督查检查,严格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将安全生产工作年度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纳入到对各部门和干部考核的“一票否决”项目。将安全监管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安全生产值班、安全生产检查、安全生产会议及重大危险源监控等制度,安监网络日趋规范。

——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稳定向好青铜峡市现有各类工业企业18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家。由安监部门颁发许可证并监管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经营企业84家,其中非煤矿山企业28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18家、经营企业37家,烟花爆竹储存批发企业1家、零售点57家。“十二五”期间,全市行业监管和属地监管的格局初步形成,建筑施工、道路交通、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监管触角逐步深入。加强日常监管与专项执法同步推进,督促企业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定执法工作计划,明确检查范围、内容和频次,政府买单聘请专家督促指导企业按照要求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各项措施,达到消除隐患、减少事故、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目的。狠抓标准化达标创建活动,整体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十二五”期间,全市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4家,三级企业80家,创建安全社区1个,安全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得到了强化。发挥安委办的综合协调职能,督促指导各镇、街道办和行业主管部门,针对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食品安全、烟花爆竹等重点领域,在两会期间和国庆、元旦、春节等重点时段开展专项整治,全面落实各级各部门的安全监管责任,严厉打击各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确保社会安全形势的稳定。

——“打非治违”和专项整治深入开展。强化事故源头治理,深入持久地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建立安全隐患台账,跟踪督办销号,对难以整改的重大隐患,实行挂牌督办。共督办销号隐患376个,从源头上彻底消除了存在多年的重大安全隐患,确保了居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全民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加强安全生产宣教培训,坚持依法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制定培训计划,突出抓好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三类人员安全资质培训。强化公共宣传教育,以“安全生产月”等活动为抓手,大力开展公众安全教育行动,集中开展咨询服务、应急救援演练、知识竞赛、媒体专访等活动,推进安全教育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进校园、进农村、进家庭、进社会公众场所,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不断提高。

(二)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十二五”期间,全市安全生产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进步,但安全生产工作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诱发安全生产事故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多,安全生产事故多发频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全市仍处于工业落后产能淘汰、企业转型升级阶段,企业规模小,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不足,老企业厂房破损、设备装置陈旧、工艺技术落后、防护设施缺乏;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完善,管理不严谨,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现象突出;安全管理人员少,缺少安全专业人员,企业从事安全管理人员流动频繁,不稳定,存在管理风险隐患;企业培训流于形式,新进员工“三级安全教育”不到位,存在未训上岗现象。

2.企业的主体责任意识不强。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没有真正树立,“重生产、轻安全”的问题比较普遍,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没有全面落实。部分企业安全条件不达标、现场管理不严格、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安全生产责任没有真正落实到人到岗。从业人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缺乏安全常识和技能,极易酿成安全事故。

3.安全监管能力不强。安全监管力量薄弱与安全监管任务重的矛盾没有得到解决。安全生产监管队伍人力不足,监管方式简单,知识技术能力有限,专业化水平不高,监管效果不佳;监管体系不完善,部门安全监管权责边界不清,存在监管盲区和相互推诿扯皮现象,没有形成齐抓共管良好局面;源头治理不彻底,违法违规、执法不严现象依然存在;基层和部门的安全监管人员往往身兼多职,工作不熟悉、业务水平不高,安全检查时间不多,顾此失彼,存在安全管理隐患。

4.公众安全意识和避险能力不强。公众对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带来的道路交通、城市运行等方面安全风险和隐患缺乏足够的认识,不遵守法律、不遵守规矩、违法驾驶、违规操作等现象大量存在,给社会公共安全带来压力和挑战。此外,应急救援缺少专业队伍、物资和设备,事故处置经验缺乏和能力不足等存在。

二、“十三五”安全生产发展趋势和工作思路目标

(一)机遇和挑战

“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安全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安全生产工作面临诸多发展机遇:一是安全发展的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逐步树立,安全发展的政绩观深入各级干部心中,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思想和组织基础;二是全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转型不断加快、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政府行政能力不断提高,为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提升安全生产科技水平、优化安全生产监管环境等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是安全生产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府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化工作进一步增强,为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五年,我们既要利用难得的机遇解决好安全生产中的问题,补齐短板和欠账,又要充分认识和面对新的风险和挑战:一是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道路交通、工矿商贸、工程建设、城市运营等重点领域事故多发频发的势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较大事故时有发生;随着城镇化加速,城市公共运营中风险因素不断增多,防范难度也进一步加大;工业化步伐加快,企业的安全意识、安全设施、安全管理滞后,存在着事故隐患。二是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对基层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技术、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投入与保障压力加大;监管任务不断加重,生产经营实体急剧增多,对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提出了新要求。政府与监管部门之间以及综合监管部门与专门监管部门之间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尤其是分工不明、职能交叉、重复执法、相互干扰、错管漏管等问题亟须解决。三是广大市民对安全生产的关注度和期望值不断提升,市民对自身生命健康权益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落后的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与市民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矛盾凸显。四是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企业产能落后,科技程度低,规模小,安全生产投入不足;职业健康危害监管力量不足,职业病发病人数上升,一些潜在的风险积累。五是事故处理难度逐渐加大,应急救援任务艰巨。社会对安全生产事故关注程度不断提升,安全生产事故处理工作出现新的课题。随着社会公众获取和传播信息的方式深刻变化,每一起生产安全事故都是人们的关注焦点,而生产安全事故往往事发突然,抢险救援、伤员医治、责任认定、损失赔偿等工作时间紧、头绪多、难度大。如果不及时妥善处理,很容易造成简单事件复杂化、负面影响扩大化、社会危害严重化,如何管控风险、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事故是未来安全生产工作最大考验。

(二)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的“红线意识、底线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实现安全发展”的理念,以事故预防为主攻方向,深化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改革,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创新安全监管方式,推进依法治安,强化安全风险防控,保障安全科技支撑,夯实安全生产基础,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为建设实力、活力、魅力、和谐、幸福青铜峡,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发展环境。

2.奋斗目标

亿元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全市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和道路交通万车事故死亡率控制在吴忠市下达的指标内,事故的起数和伤亡人数稳步下降;工矿商贸企业伤亡事故和死亡人数逐年下降,交通运输事故死亡人数逐步降低;交通、建筑、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和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生产安全事故继续得到有效遏制,亿元GDP 死亡率每年下降0.0037。

青铜峡市“十三五”期间安全生产亿元GDP死亡率测算表                                        

       年份(年)

指标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死亡率

0.143

0.087

0.085

0.082

0.078

国民生产总值GDP

(亿元)

每年按

5%递增

134.9

141.6

148.6

156

163

每年按

7%递增

137.5

147.1

157.3

168.3

181

死亡

人数

(人)

GDP按

5%递增

19.29

11.73

12.63

12.79

12.7

GDP按

7%递增

19.66

12.79

13.37

13.8

14.12

注:表中国民生产总值GDP递增以青铜峡市2015年GDP总值128.5亿元为基数

三、“十三五”期间安全生产工作主要任务

(一)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制

1.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安全生产领导责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要求,将安全生产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总体战略布局,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明确工业园区、镇(街道、农林场)、村(社区)安全生产管理范围,厘清安全监管权责,落实属地监管、分级负责责任制。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考核机制和办法,加强安全生产在经济社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平安建设”考核中的权重。强化各镇、街道办党政负责人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制度,加大对安全生产履职检查和履职考核,推动党委、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各项决策部署执行落实到位,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2.强化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厘清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和负有安全监管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职责定位,依法依规明确监管职责边界。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推动各行业部门制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执法检查清单,做到各负其责,依法承担安全监管责任,日常照单监管,失职照单追责。行业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工作人员,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能,根据“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要求,梳理安全生产各个环节、各领域可能存在的监管盲区和漏洞,防止存在监管的死角。要掌握本部门、本系统、本行业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重点企业的安全状况,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快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开展不同层次安全知识培训,不断深化和推进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

3.强力推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依法推动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全面负责,确保企业安全管理、教育培训、安全生产投入、隐患查治、应急救援保障等责任到位。监督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制订完善以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隐患闭环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层层落实到车间、班组、岗位和每一位员工;加强风险辨识和事故隐患的排查、报告、监控和整治,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现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分级化、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化、隐患查治常态化、规章规程规范化、现场管理可视化、教育培训经常化“六化”目标。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制度,在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金属冶炼、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试点;积极采用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重视、尊重和保障职工群众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职工群众参与、监督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二)推进安全生产改革创新

1.推进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安全监管工作融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同步推进、大力实施“安全优先”措施,严格招商引资、城市建设、规划制定、重大项目的安全生产准入条件。继续深化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落实标准化企业在税收、金融、保险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激发企业创建积极性。

2.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持“放管服”相结合,大力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实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使用安全许可“三证合一”。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行政审批一体化管理,推动建设项目安全和职业病危害设施审批审查事项“二合一”。依托青铜峡市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加快青铜峡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建设,推进安全生产行政审批平台建设,推行网上申请、网上审批,规范审批自由裁量权,实现自由裁量标准化。

3.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方式。建立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制度,制定违法线索通报、案件移送、信息共享和发布等工作标准程序,对影响大的重点案件实行行政执法公开裁定。建立健全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与安全监管部门的信息通报、协同调查、联动执法机制,严厉查处打击各类安全生产违法犯罪行为。在镇、工业园区推行委托执法,推行安全生产定区域、定人员、定责任的网格化动态监管机制,完善丰富安全生产执法方式和手段。规范完善行政执法、专家会诊、技术抽检、中介帮扶“四位一体”监管方式,发挥技术抽检和中介帮扶作用,充分利用专家和专业机构力量,深排隐患,提高安全监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系统性。推进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一体化综合监管执法,完善监管体制。创新执法手段,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手段,加快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切实提高执法和监管的广覆盖、及时性、精准化能力以及安全监管的现代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改进安全生产检查制度,规范市、工(农)业园区检查方式和内容,避免多头重复监管。

4.构建安全生产共治共享机制。推动建立市场主导型行业安全管理模式,逐步将行业自律工作移交社会组织,引进社会组织有效介入安全监管,改变安全监管职能主要由政府承担的单一治理方式,发挥行业协会安全生产行业共治和自律责任作用。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引入专业服务机构公平参与购买政府安全管理服务,协助政府开展安全监管。探索建立安全生产网格化动态监管机制和安全生产社区共治制度,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打造全方位的监督体系。推进安全生产综合治理,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科技、行政等多种手段,强化安全生产综合治理效果。加快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应用,健全褒奖诚信、鞭挞失信的激励约束机制。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的监督作用,依法维护和落实企业职工对安全生产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保障职工安全健康合法权益。拓宽和畅通安全生产社会监督渠道,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

(三)提高安全生产法治化水平

1.推进安全生产监管标准化建设。根据安全生产执法手册,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执法标准,明确执法程序,细化执法内容,统一执法文书,推行执法信息化,实行监管执法信息公开。建立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自由裁量基准制度,执行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健全完善安全生产政府法律顾问、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制度以及重大行政执法决策审核机制,改进行政复议审理方式和行政争议调解方式。

2.依法强化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规范完善事故调查处理程序和各法定参与单位职责,强化纪检、检察部门的监督作用,严肃责任追究。落实“实事求是、依法依规、注重实效”的要求和“四不放过”的原则,严格事故调查时限,严禁超时限调查办案。强化法律震慑作用,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非法违法肇事企业和有关负责人依法依规量刑重处。除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外,严格实行市场禁入制度。实行生产安全事故“黑名单”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告事故调查处理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四)加强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监管

1.非煤矿山:开展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基本数据、采场、采空区灾害普查,加强管理和隐患治理。全面落实非煤矿山最低生产建设规模及服务年限标准,严格非煤矿山最小开采规模标准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准入条件。建立非煤矿山整顿关闭、矿权整合验收联动工作机制,继续推动小矿山正常退出机制和资源整合。严格执行非煤矿山安全技术标准,全面实施露天采石场委托爆破、中深孔爆破、机械铲装、机械二次破碎等技术。强制推行井工矿机械通风,提高采掘、支护、运输机械化程度和通风、排水自动化水平。

2.危险化学品。制定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推动化工园区一体化建设与管理。强制推行化工园区区域性安全评价制度,开展化工园区、大型危化品储存区定量风险评估,实现化工园区与城市功能区合理、安全布局。强制实施新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全部进入化工园区措施,严格危险化学品项目安全准入关,逐步建立完善危险化学品项目规划、立项、设计、建设和日常监管等生命周期监管机制。加强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管理,完善危险化学品分类分级管理机制,对高风险企业实施重点监管。指导并监督企业实施危险化工工艺生产装置及储存设施自动化控制改造,实施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普查。建立危险化学品生产、运输、装卸等环节的信息共享机制。继续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治理。

3.烟花爆竹:加强烟花爆竹零售经营市场的管理。严把烟花爆竹经营许可关,严厉打击烟花爆竹非法运输、非法储存、非法批发、非法经营行为,加强烟花爆竹零售和燃放环节的安全管理,禁止店外经营和设置流动摊点销售烟花爆竹。

4.道路交通:全面推行道路交通社会化管理的新机制。认真落实交通安全责任制,加大危险路段和事故多发点段的排查、治理工作的力度,从治本入手,落实措施,明确责任,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完善公路安全设施,改善公路安全通行条件。落实新改扩建公路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规范设置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立交通安全影响评价制度,开展重点道路运营交通安全评价。落实运输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强化对运输企业的安全监管。持续开展危货运输、客运车辆、校车、重型载货汽车、牵引车等典型车辆的专项整治,推广使用安全、环保、标准运输车型。完善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制度,加强道路交通秩序管理以及对重点管控车辆及其驾驶员的动态监管。落实机动车运行安全准入条件,加强营转非车辆监管,严厉打击旅游大巴、班线客车及校车、货车非法改装、非法营运、严重超载超速超员行为。强化客运线路安全审批和监管。健全完善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体系和监督检查体系,加强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监管,重点取缔无证驾驶、违章装载、超速行驶等严重违章行为,做到不失控,不漏管,维护正常的行车秩序。加强全市农村道路交通管理。

道路交通事故防范重点

重点管控的车辆类型:危险品运输车辆、长途客车、旅游包车、校车、重型载货汽车或牵引车。

事故防范的重点路段:新改扩建尚未正式运行以及各类园区道,急弯陡坡、临水临崖路段,团雾多发路段和隧道桥梁。

事故防范环境:大雾、大风、降雪、降雨以及结冰路面。

5.建筑施工:强化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和工程监理质量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完善实施安全生产许可、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施工现场带班、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挂牌督办、质量安全事故查处督办、建筑起重机械和吊篮安全管理制度以及超过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等制度。加强房屋建筑工程运行使用的安全监管,严厉打击建筑施工非法转包、违法分包和违规使用聚苯乙烯、聚氨酯泡沫塑料等建筑材料的行为,开展违法违规行为治理。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管理,突出高处坠落、机电伤害和施工坍塌等多发事故的预防工作,完善重点地区和重点企业事故防范监督体系。加强农村危房和棚户区改造安全管理。深入推进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编制落实城市供热、排水、供水、污水等地下管线综合专项规划,加大老旧管网改造,按照“底数清晰、动态跟上、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原则,实施地下管线普查和信息数据更新完善,为企业管理、工程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建设、运营维护、应急救灾等提供基础信息服务,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

建筑施工事故防范重点

建筑施工重点领域:房屋建筑施工,公路、铁路、水利等行业领域建筑工程等。

土木工程重点:长大桥工程、高边坡工程、深基坑工程、爆破拆除工程、高架管线工程、深水围堰工程。

房屋建筑工程重点:基坑支护工程、土方开挖、脚手架、模板支撑、起重吊装、高空作业。

城镇化建设防范重点:市政管网工程、危房改造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建筑改扩建和装饰装修工程。

6.民用爆炸物品:推广民爆物品销售、运输、储存、爆破作业等一体化服务,加强民爆物品流通等关键环节安全生产要素的闭环信息化管控。以工业炸药、工业雷管为重点,推广应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推进民爆物品生产机械化、智能化改造及成套装备开发及应用,减少危险作业场所操作人员和危险品数量。

7.特种设备:建立特种设备动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特种设备生产资质行政许可管理,严把特种设备安全准入关,强化对特种设备生产、使用企业和单位以及检测检验机构的监督检查,落实各方安全生产责任。深入实施起重机械、压力管道元件、气瓶、危险化学品承压罐车设备、大型游乐设施等隐患专项整治,建立以风险管控为核心的特种设备检测、评估、预警、处置机制。推动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开展交通、商业、医院、学校等公共场所高风险电梯安全评估,推进“96333”等电梯应急处置平台建设,到2020年实现全市全覆盖。

8.消防安全: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强化对建筑消防和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监督,完善重大火灾隐患政府挂牌督办制度。加强城乡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完善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消防装备。加快消防站标准化建设,按照国家《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等行业标准要求,配齐并优化消防车辆、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和抢险救援特勤装备等。全力推进“微型站”建设,加快城市社区消防工作群防群治基础建设和队伍建设。深入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行动,重点整治易燃易爆单位、人员密集和“三合一”场所、高层地下建筑、大型批发集贸市场、“城中村”、“棚户区”、城区老旧民房火灾隐患,及时预防、发现和消除影响公共消防安全的问题。推行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完善幼儿园、中小学、医院、养老院等场所消防安全服务。

9.工贸行业:加快推动信息技术与企业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智能化安全生产。推进冶金、涉危涉爆场所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监测和安全适应系统建设,实施高温液态吊运、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粉尘防爆等安全技术改造。以高档数控机床、智能仪器仪表、机器人、高端变压设备、成套矿山设备、高端基础件等为重点,推广应用人机智能交互,推进智能化生产。完善受限空间、交叉检修作业安全操作规范。实施工贸行业企业事故隐患专项整治,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健全完善劳动密集型企业安全防护设施。

10.电力安全:推进电力企业安全风险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加强对风电、太阳能发电、电力外送等电力设施安全风险管控。完善电网大面积停电应急体系,提高电力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建立电力行业安全生产舆情与监测系统。健全电力事故警示通报和约谈制度,加强电厂安全风险管理。

11.旅游安全:加强重点旅游景点、景区的场所、设施、设备、区内交通安全检查和防护,建立并落实旅游安全事故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在黄河沿岸等重点航运流域以及水库、旅游景区水域建立极端天气综合预警防控机制。强化旅游等船舶初次检验、营运检验和船用产品检验。

12.水域安全:开展重点水域、重点船舶、重点时段以及重要基础设施安全综合治理,严厉打击“三无”船舶非法载客、无船员证或相关证件操纵船舶、人车混装通过浮桥等行为。加强对旅游船舶、浮桥的安全监管。加强河道、湖泊等水面的安全监管,全面提高水上救助、保障和应急处置能力。

13.农业机械:全面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保障农业机械安全投入。结合国家强农惠农有关政策的实施,大力推进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推进农机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实施金农工程。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

(五)强化职业危害防治

1.强化职业病危害防治基础。实施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重点行业领域职业病危害检测,摸清企业危害底数。健全职业卫生信息监测和统计制度,构建职业病危害信息动态监控机制。推动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加强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资金投入和工程、技术等控制措施,引导企业推广应用典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预防控制关键技术和设备。推动企业开展职业卫生基础建设,完善职业病防护设施,细化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强化个体防护用品配备使用管理。强化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加强职业危害防护用品监督管理和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监管。

2.加强职业病危害过程管控。建立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及等级管理机制,实行职业病危害过程分类分级监管。开展矿山、金属冶炼、建材、设备制造等重点行业领域职业卫生专项监察,强化以急性中毒、高危粉作业和高毒作业职业病危害为重点的专项治理,对职业病危害高风险企业实施重点监管。建立职业病危害防治落后工艺、材料和设备淘汰、限制名额管理制度,推动职业病危害严重企业转型升级和淘汰退出,依法整顿关闭职业病危害严重、整改后仍无法达标的企业。

职业病危害防治重点

重点防治行业:矿山开采、金属冶炼、耐火材料制作、造纸和纸箱及家具制造、皮革加工、设备制造等。

重点防治作业:掘进、粉碎、打磨、焊接、切割、喷漆、清洗、刷胶、粉料皮带运输、电镀等。

重点防治因素:煤尘、石棉尘、硅尘、苯类、醇类、正己烷、二氯乙烷、铅、呻、噪音及放射性因素等。

3.加强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监测、评价与控制。到2020年重点行业领域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85%以上,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率达到80%以上,粉尘、高毒物品等主要危害因素监测率达到90%以上。严格执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和防护措施公告制度,在产生严重危害的作业岗位设置标示和警示说明,到2020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告知率和警示标志设置率达到90%以上。规范职业健康监护,健全职业健康检查电子档案,到2020年劳动者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率达到90%以上。

(六)推进安全科技进步,提升技术支撑能力

深入实施“科技兴安”战略,着力推进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强力实施智能化安全技术更新和改造,加快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以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建筑和交通运输等行业和领域为重点,加强事故隐患诊断与治理的安全生产技术研究,推进燃烧、爆炸、毒物泄漏重大工业事故防控与救援等技术研究及相关设备开发。重大危险源实施远程监控技术,危险化工工艺自动化控制和自动连锁控制技术,推广铁合金矿热炉自动上料出铁系统、冷却水泄漏自动报警、密闭电石炉DCS自动化控制系统。实施金属非金属矿山爆破一体化管理、实施中深孔爆破和高陡边坡安全监测技术。液体危险货物罐车实行加装紧急切断装置、“两客一危”车辆动态远程监控技术、加油站防爆阻隔技术改造等。油气长输管道强制推行泄漏检测等技术和装备,冶金、钢铁生产企业重点推广使用危害气体自动化检验检测设备,强化对高炉煤气、转炉煤气、焦炉煤气、矿热密闭炉尾气监测和报警。建材企业推广生产加工过程危害控制技术和设备等。鼓励和支持先进、适用安全技术的推广应用,实施安全技术示范工程,提升安全生产科技水平。

(七)健全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增强应急救援能力

1.构建企业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深化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建设,以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为抓手,构建企业隐患自查上报、政府过程监督和挂牌督办、隐患治理责任追究相结合的企业安全风险预防控制体系。建立企业风险分级管控责任机制,推进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管理分级化、排查项目清单化、隐患查治常态化、制度规程规范化、现场管理可视化、培训教育经常化“六化”对标和系统可用、管用、会用、使用“四用”,形成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管控新常态2016年工矿企业全部上线运行,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大型商贸物流等企业实现联网。2020年工矿企业“六化”达标率不低于90%。

2.完善企业风险先期响应机制。建立企业风险评估及全员告知制度,完善重点岗位、重点部位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加强制度化、全员化、多样式的应急演练。推动规模以上高危行业领域企业加强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及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储备,建立企业内部监测预警、态势研判及与周边企业、政府信息互通、资源互组机制。推动各类企业预案文本修订,落实预案管理及响应责任,加强政企预案衔接与联动。

3.强化应急救援及应对能力建设。积极争取资金,大力强化现有骨干救援队伍装备能力建设,提高事故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完善事故现场救援统一指挥机制,建立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官制度。建设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综合指挥平台和应急通信保障系统,强化应急救援机构与事故现场的远程通讯指挥保障。完善应急救援装备技术参数信息库,建立应急准备能力评估、应急处置评估和专家技术咨询制度。

4.规范完善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按照“政府扶持、一企主建、多企共养、平战结合”建设思路,整合优化应急救援资源,加快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应急救援队伍和基地建设,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预案修订演练等工作,筑牢安全生产最后一道防线。

(八)凝聚共识推进安全发展

1.营造安全发展主旋律。唱响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主旋律,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大力倡导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红线”意识,把安全发展理念作为全社会共同价值取向和行动指南,努力形成全社会“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浓厚氛围,为促进全市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提供思想基础、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2.开展群众性的安全常识宣传。以“宣传安全知识、弘扬安全文化”为主线,坚持突出基层、突出主题、突出专题、突出全民,面向社区、面向企业、面向学校、面向农村、面向场所,开展群众性安全文化活动,加强全民安全意识宣传教育,实施安全生产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拓展“安全生产月”、《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防灾减灾日”、“交通安全宣传日”、“消防安全宣传日”、“法制宣传日”宣传广度、深度,把“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养成规范自觉的安全行为。

3.实施公众安全教育行动。以“演一场戏、送两本书、培训三类人员、建设五个阵地”为载体,创新宣传方式,实施安全生产宣传精品战略,打造综合宣传教育平台,大力提升广大从业人员、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提高公众安全素质和安全防范技能(演一场戏,即继续大力巡演《平安是福》舞台剧;送两本书,即在继续免费发放《公民安全生产生活知识读本》的基础上,编印《安全生产事故警示案例》,免费向企业、社区、学校和乡村发放;培训三类人员,即以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为主,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培训教育,严格培训考核和资格考试,全面实行教考分离;建设五个阵地,即进一步加强在电视、报刊、网络、新兴媒体和基层宣传阵地上的安全生产宣传,进一步扩大宣传覆盖面,创新公众安全常识教育)。

4.推进安全文化创建活动。把“安全理念、安全诚信、安全承诺”建设作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展“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活动,持续推进示范乡镇、安全社区创建活动。扎实推进《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贯彻落实,开展“安全校园”创建活动,在中小学开设安全知识和应急防范课程,在高等院校开设选修课程,对学生进行交通、消防、防触电、防中毒、防溺水等各类事故自救知识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事故能力。到2018年全市所有中小学达到自治区“安全管理规范化示范学校”标准。开展平安农机示范县的创建工作,力争创建自治区级平安农机县。

5.加强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在市党校领导干部及公务员培训课程设置中增设安全发展战略、国内外安全生产形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应急救援、事故调查处理等安全专题课程,加强对全市领导干部和重点行业管理部门、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强化企业“三级教育培训”,坚持企业员工先培训后上岗制度。落实安全培训责任,把安全培训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到2018年底,全市80%以上的生产经营企业都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培训制度台账。落实部门安全培训的监管责任,各级安监部门,依法加强安全培训日常监管,依法严惩不培训就上岗、乱收费、乱发证等行为。

四、重点工程(项目)

(一)企业本质安全提升工程。构建企业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推进90%以上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机械、电力、冶金、民爆器材等重点行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上线运行,实现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大型商贸物流等企业全部联网。健全完善责权统一的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完善以企业岗位业务、作业、工艺等流程图和管理制度、岗位标准、操作规程规范化设置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标准体系,强化企业生产现场管理。强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强化企业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能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到2020年,工矿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六化”目标,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冶金、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企业标准化达标率达到80%以上,同步推进其他行业企业达标。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实现安全责任、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安全管理应急救援“五个到位”、企业风险等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的双重预防能力显著提高。

(二)公共安全保障工程。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加强全民安全意识教育,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要求,以提升公共领域事故防范能力、构建科学严密的安全管理体系为目标,持续推进国省道路、旅客运输、城市运行、人员密集场所、重大基础设施等公共领域重大安全隐患整治,启动实施为期五年的新一轮公共安全保障行动。推进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实施,2018年前基本完成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重点危险路段事故隐患治理;2020年前基本完成乡村道路及以上行政等级公路事故隐患治理。着力改进公路、铁路等客运安全技术管控措施,提升司乘人员安全意识能力,确保安全运行;大力整治城市建设、危旧房屋、玻璃幕墙、渣土堆场、燃气管线、地下管廊、城市公交等重点隐患,确保2020年全面完成城市老旧管网改造任务。以商场、市场、学校、宾馆、饭店、影剧院、歌舞厅、医院、广场等为重点,大力排查整治安全和消防隐患,强化安全责任,落实安全措施,严格安全管控;重点抓好城市供水、供热、供电以及桥梁、隧道、城市道路、水库、水利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安全隐患治理。实施城镇高风险危险化学品和化工企业生产、仓储安全搬迁改造。

(三)公众安全教育工程。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体制机制,推进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示范工程和阵地建设,不断丰富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内容,进一步提升全民安全素质和防范意识。

(四)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工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执法机制和工业园区、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推动安全生产专业执法队伍规范化、正规化运行。加强安全制定监管执法人员选拔配备和专业知识能力提高。完成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执法装备规范化配备,统一执法标志和制服,现场监督检测设备、现场执法与调查取证分析设备、监管执法配套设备等各类执法专用装备达到自治区规定标准。开展监管干部业务轮训和执法培训,着力提升综合监管能力。

(五)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工程。实施“互联网+安全监管执法”工程,构建全市统一的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平台。整合信息资源,加快推进集矿山、危险化学品等工矿企业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执法、许可审批、隐患排查、应急救援、预警防控、企业安全管理服务、公众安全生产服务、安委会成员协同服务为一体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服务平台,实现安全监管信息共享化和监管智能化。以创新联合执法手段,提高事前预警、远程监控、风险监测监控能力为目标,建设完善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水利、民用爆炸物品、特种设备、农业机械等部门安全生产在线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加强安全生产信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推动企业建设安全生产智能装备、过程控制系统、在线监测系统、预警防控系统、隐患自查自报自改系统、标准化系统等安全管理系统。全面建成全市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系统,实现隐患排查治理的常态化。

(六)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程。建立统一指挥、结构合理、反应灵敏、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实施安全生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坚持政企结合,加强现有重点行业领域骨干企业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应急指挥车、应急通讯车、应急抢险车、救援工作用车等专业车辆,配置相应的应急救援物资;扶持宁夏金昱元化工集团等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实现重点化工园区应急救援能力覆盖。

(七)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工程。制定实施《青铜峡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贯彻落实新《安全生产法》,强化安全生产依法治理,促进企业依法守信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切实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整合各行业领域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承诺制度、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制度、安全生产诚信“黑名单”制度、安全生产诚信评价和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诚信报告和执法信息公示制度,完善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相关政策规定。以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基础,构建完备的企业安全生产诚信大数据,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诚信档案,全面、真实、及时记录征信和失信等数据信息,实行动态管理。推进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信息平台与青铜峡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有关行业管理部门信用平台的对接,实现与财政、投资、国土、建设、工商、银行、保险、工会等部门和单位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对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信息的即时检索查询。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失信企业纠错激励制度,制定完善市场退出机制,严格惩戒安全生产失信企业,加强行业自律,鼓励社会监督,健全失信惩戒制度,推动企业加强安全生产诚信建设。

(八)职业危害防治工程开展职业危害因素普查工程,以非煤矿山、冶炼、水泥制造、箱包加工、皮革加工、家具制造、化工、五金电镀、装饰材料加工、医药加工等涉及有毒有害作业企业为重点,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接触人数、职业病发病等情况以及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配置使用等情况全面普查,淘汰落后、无法保障职工身体健康的有毒有害建工场所。大力实施职业危害场所监测与评估,推动企业依法配置防护装备和设施,为员工免费发放合格的个体防护用品。落实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制度,严格源头管控。实施保护从业人员健康权益工程,对从业人员严格执行岗前、岗中、离岗健康体检制度,建立员工职业健康档案,为从业人员提供职业公共卫生服务保障。

五、保障措施

“十三五””期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全市安全生产工作要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预防控制体系,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确保“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和主要任务的完成。

(一)落实《规划》实施目标责任制。落实《规划》实施主体责任。坚持党总揽全局、定期分析安全形势、制定重大决策的工作机制。坚持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各地各部门要把安全生产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社会综合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及各类财政投资计划,做到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统一部署、协调推进,实现安全发展。市政府各有关部门是本规划实施的责任主体,要制定规划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分工,逐级分解落实规划主要任务、重点工程以及政策措施和目标,确保按期完成规划任务。

(二)强化政策资金保障。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安全生产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市财政对安全生产投入的引导和带动作用,确保规划实施经费投入保障。“十三五”期间,市财政每年按照上年度财政收入的1%安排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专项用于规划各重点任务、重点工程的实施;各企业要严格落实自治区有关规定,足额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足额落实安全隐患治理、安全科技项目推广、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安全宣传教育等安全生产必须投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完善有利于安全生产的财政、税收、信贷政策。完善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相结合机制,建立企业安全状况与银行贷款、担保、保险等信用评级挂钩机制。推进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等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建立多元化的安全投入机制,支持和促进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技术投入,淘汰落后工艺和技术、设备。完善安全科技研发融资、安全产业扶持、安全装备自主创新等财税政策支持。制定社会化应急救援有偿服务和保险经济政策和安全生产事故救助制度等。

(三)健全规划推进机制。建立政府和部门间协同联动机制,协调解决规划实施中跨部门、跨行业的重大问题。明确相关部门在规划推进中的任务分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规划实施的统筹协调,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各有关部门规划实施方案制定、功能互补和与规划的衔接,推动规划实施的整体性;发改委、财政等部门要研究制定有利于安全生产的财税、产业发展、价格和投资政策;经济和信息化部门要加大企业安全技术改造政策扶持;科技部门要加强对安全生产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使用与示范引领支持;市场监管、人力资源保障、工会等部门要强化企业安全生产方面的政策落实;各负有安全监管职能的部门要切实承担好规划赋予的重点任务。市安委办将把规划落实情况纳入对各成员单位重点工作督查事项,定期对各成员单位部门落实情况进行督察检查,并公布进展情况。

(四)强化规划实施考核评估。建立安全生产规划实施激励约束机制,制定规划实施考核办法及执行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规划实施进展情况的跟踪分析。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到责任有主体、投入有渠道、任务有保障,逐项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和保障措施。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本规划有关内容凡涉及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由有关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重点工程实施前,要根据本规划编制项目专项规划,提出建设目标、建设内容、进度安排及资金筹措方案。2018年底和2020年底分别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考核,评估考核结果作为市人民政府考核各部门绩效的重要依据。

青铜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10月19日印发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主办:青铜峡市人民政府 承办:青铜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青铜峡市网络和信息化办公室    

宁ICP备17001306号    网站标识码:6403810007    宁公网安备64038102000023号